踏花行花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对我而言,“肥”真是个迷(第21页203楼有新内容:不简单的菇棒话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iamsuqi 发表于 2013-2-21 21:20
掏宝有很多发酵剂,都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但感觉很麻烦,还要加入红糖玉米粉等太浪费(类似酵素)!

我个人是不使用并且是不赞成使用商业的发酵剂,理由是:1)如果了解了微生物的特性,即可依低成本的方式用适者生存法进行微生物种群的选择,而并不必须是通过购买才能达到目的;2)无论是不是使用发酵剂,首先是要彻底弄明白自然的腐熟过程究竟怎么了?有哪些弊端需避免,如何避免?在如何避免的思考中才能评估是不是非得使用商业的发酵剂才能解决问题,否则,连使用前提都未明白,那不是盲目使用商业发酵剂?3)商业广告言过其实是大概率事件;4)不能有效排除假原料、假工艺生产的所谓商业发酵剂;5)没有公认的且易于鉴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化肥本身没啥问题,主要是施化肥后作物生长太快,来不及积累与气,味有关的物质.比如香料,色素等.
至于青蛙减少,主要是农药的问题,一方面农药本身有毒性,另一方面虫子杀灭后青蛙没食物了.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3-4-18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有些深奥,不太懂。。。只想请教您是用什么肥料种菜的?菜种的真好!

点评

谢谢你的好评,我是以树叶堆肥为主,其他为辅。  发表于 2013-2-23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3-3-3 10:16 编辑

         很显然,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谈大家普遍关心的生物肥了。

        但是,面对复杂的生物肥,面对可能会有很多争议的讨论内容,面对所讨论的有关内容可能会对某些商业行为产生影响,对如何才能讨论清楚生物肥,如何才能少挨板砖或轻挨板砖等的思考,让我感到十分踌躇。

       为了方便下一步的讨论,让我们先来弄清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再来思考一些现象和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关于农家肥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3-3-3 10:19 编辑

       之前给出的“肥的相互关系图”中,我们看到了“农家肥类”包含了4个名词:有机质、腐殖质、掠能生物作用、生物肥。

       基本概念1:只有“生物肥”才是植物所能吸收的。

       基本概念2:“生物肥”是掠能生物对有机质、腐殖质通过掠能生物作用进行分解后产生的。(不排除也有一些因物理、化学原因产生的分解,但量是很少的)

      基本概念3:纯的“生物肥”是比较难得到的,其实也没必要刻意去提纯。因为,通过不断产出“生物肥”正是“农家肥”之所以长效的主要原因。而不断产出的行为,就必须要有:有机质、腐殖质、掠能生物的存在。

      基本概念4:一般施入田里的“农家肥”是“有机质”、“腐殖质”、“掠能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生物肥”四个方面的混合体。

     基本概念5:既然是混合体,则“有机质”、“腐殖质”、“掠能生物种类”、“生物肥”这四类的混合比例及种类则影响着农家肥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关于生物肥的一些现象及问题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3-3-3 10:29 编辑

       在正式开展对生物肥的讨论之前,先来思考一些现象及问题:

      问题1:为什么新鲜的桔杆还田,作物不仅看上去长不好,而且还会差于未进行桔杆还田的作物?(有人称是因为桔杆将土地支出许多空洞,使作物的根不能很好生长。但真正的原因是这样吗?)

      问题2:若将一把玉米粉或新鲜的鱼内脏(有机质的比例较高)放在壤土里,则会对壤土里的植株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3:为什么说未腐熟的农家肥会“烧根”,而腐熟的“烧根”现象就轻很多?腐熟指的是什么?“烧根”实质是什么行为?

      问题4:为什么“菇棒”实际体现的肥力比看上去的肥力要差那么多?

      问题5:为什么已经肥力很差的土地,不向壤土里加任何东东,只要能停种一段时间,其肥力就会增加?

      问题6:为什么家庭自酿甜米酒时,即使在无菌环境下,也不会出现杂菌生长现象?同样,为什么传统做馒头过程中所留的面头,并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保存?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面头不仅不会发霉,而且依然能起到面头的作用?但为什么,若更长时间后,面头依然会发霉?同样,为什么未长满菌丝的菇棒比长满菌丝的菇棒容易感染杂菌?为什么已感染杂菌的菇棒处,见不到菇菌丝正常生长?

     问题7:农家肥的品质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问题8:作为产生“生物肥”的主要生产者“微生物”有着怎样的生物行为?

 对上述现象及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帮忙看一下:上述问题提的对吗?是否有你愿意解答的内容?

点评

今天才看到这个贴子,还没看完,但很佩服楼主的钻研精神。忍不住发言,如果有错尽管扔砖,我正想盖房。  发表于 2013-11-13 03:35
农家肥是缓释肥,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所以如果经营得当,地应该越种越好。但我生长在城市,没实践经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发表于 2013-11-13 03:32
米酒和面肥是因为酵母菌已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有效抑制其它细菌生长。(还记得青莓素的故事吗?细菌之间使用化学武器。)  发表于 2013-11-13 03:22
米酒和面肥是因为酵母菌已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有效抑制其它细菌生长。(还记得青莓素的故事吗?细菌之间使用化学武器。)  发表于 2013-11-13 03:19
烧根觉得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降解过程发热,导致根部过热。另外,降解后营养过多,导致根外渗透压太高,植物无法吸收水份干死。  发表于 2013-11-13 03:15
肥力差的土休耕后,土里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又没有植物吸收,土就肥了。  发表于 2013-11-13 03:12
新鲜桔稂还不能被植物利用,加上后实际稀释了土里的肥,单位体积内可利用肥反而少了。  发表于 2013-11-13 0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看了你说老墙砖的肥效,后悔了,在真该拉几袋回家。
这个都有近百年了,肥效应该更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点评

60年代!那真的是很久了。一定是很肥的,眼馋。  发表于 2013-3-3 18:52
很多年了,60年代我在这玩就看见这个砖做的院墙的。  发表于 2013-3-3 12:56
感觉这不象是老土坯砖,太有梭角了,象是新土坯砖。  发表于 2013-3-3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3-1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3-3-10 20:17 编辑
iamsuqi 发表于 2013-3-10 14:38
问题3:为什么说未腐熟的农家肥会“烧根”,而腐熟的“烧根”现象就轻很多?腐熟指的是什么?“烧根”实质 ...


           看来勇于“探索”且敢于“直言”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我知道,iamsuqi的积极参与,其实是对我写此贴的极大支持,希望我能将此贴进行下去。确实,若没有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我真不知道是否我开题所讨论的问题是否真的只是我的个人爱好?

   iamsuqi所回答的3个问题与我想回答的真的有相当的不同。由此可见,我开题所讨论的内容是多么有争议性!仅我们两个人就会有如此不同的解释,那么那些未发表意见的潜水的朋友们的内心解释又如何呢?完全可以想见,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见,开此题并进行主讲是多么的风险!但是,无论每个人各自的看法多么的不同,但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却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同理解而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此题进行讨论又是多么的有意义,因为若我们的理解与实际相差越远,则依其理解进行的种植行为错误就越多。真希望能有一本教科书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但至今,我还真没有发现。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只能靠我们不怕错误,不去保全面子,不怕挨板砖,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提点,以获得尽可能靠近实际的对肥的理解。

         iamsuqi 对问题5的解答,让我感触很大!若回答中所说的原因是真,那么其发现的伟大程度绝不亚于爱迪生。靠被动的空气与雨水进行渗润,其中“肥”量之微是可以想见的,但如此之微的量就已能让土地肥沃起来,那我们若以主动的方式,抽气或抽雨水来加工空气或雨水,那不是可以很高效且低成本地产生出许多宝贵且安全且无臭的肥?在这里,我绝没有嘲笑iamsuqi的意思。也许有一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的证明了iamsuqi的正确也难说。在这里,我这样说,只是想请朋友们注意,我们的讨论其实意义相当之大。很多日常看似很普通的事,若深究起来,将会有十分惊人的发现。但前提是,要去深究,哪怕有时看上去那么地象个书呆子。那么地钻牛角尖。

   再次感谢iamsuqi的积极参与及宝贵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3-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广告联系|Archiver|踏花行 ( 浙ICP备09015114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227号

GMT+8, 2024-6-23 07:35 , Processed in 0.08938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