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行花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757|回复: 41

大 岩 桐 的 养 殖 方 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没找到一个很系统的养殖文章,偶来转一下吧。

点评

非常好的帖子!  发表于 2011-6-2 13:1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M 于 2010-6-16 13:29 编辑

[形态特征]

    大岩桐又名落雪尼,为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大岩桐叶茂翠绿,花朵姹紫嫣红,是著名的室内盆栽花卉。具肥大肉质块茎,地上茎极短,叶片长椭圆形,密生绒毛,稍成肉质,叶对生,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形,尖端浑圆,色彩艳丽,有丝绒感,颜色有红、粉红、玫瑰红、紫红、蓝及复色,花形是美丽柔软的钟状花,花色艳丽、花期长。而倍受花卉生产、消费者的青睐。是-种极好的盆栽观花植物。性喜冬季温暖而夏季凉爽湿润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不耐低温,能耐35℃以上高温。 每年春、秋两季开花,那温文尔雅、为五一节和国庆佳节提供装饰盆花。大岩桐1785年在南美巴西发现,19世纪初引入欧洲。19世纪60年代通过杂交育种,已选育出有观赏价值的品种。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育成花径7~12厘米、深蓝白边的重瓣花和鲜红白边的重瓣花等4个栽培品种。90年代又培育出矮生和迷你型大岩桐,为大岩桐的盆栽观赏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国大岩桐的引种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引进。直到90年代才有小批量生产,至今还没有形成规模。

    在园艺栽培上,大岩桐的品种主要是依据其花的外形,分为单瓣和重瓣两大品种群。重瓣大岩桐品种花形巨大,花径可达10—13cm,波形花瓣2—3层甚至更多。花瓣颜色既有纯色的,也有如红白相间等杂色的,十分美丽。

    目前市场上的重瓣大岩桐品种主要有“锦缎”系列和“神秘”系列。其中“锦缎”系列的重瓣率达90%以上,是目前重瓣率最高的系列,“神秘”系列的重瓣率60% 左右;单瓣大岩桐品种主要有“灿烂”系列、“花神”系列和“迷你”系列,其中“灿烂”系列的花期较早,一般可以比其他品种早开花10天。

  

    [主要品种简介]

    大岩桐的栽培品种繁多,花色有蓝、粉红、白、红、紫等,还有白边蓝花、白边红花双色和重瓣花。

    常见品种有威廉皇帝(EmperorWilliam),花深紫色,具白边。挑战(Defiance),花深红色。

    弗雷德里克皇帝(EmperorFrederick),花红色白边。瑞士(Switzerland),花褶红色。

    泰格里纳(Tigrina),花橙红色。

另外还有: 火神(VulcanFire)、格雷戈尔·门德尔(GregorMendel).赫巴·奥塞纳(HebaOsena)、维纳斯(Venus)等。

    重瓣种有芝加哥重瓣(DoubleChicago),花淡橙红色,重瓣。

    巨早(EarlyGiant)系列,花色有深紫具淡紫边、深红等,开花早,从播种至开花只需4个月。

    重瓣锦缎(DoubleBrocade),花有深红、桃红、蓝和橙红、红色具紫色花心和白边、玫瑰红具白边、深红具深紫色花心等,矮生,重瓣花,叶片较小而紧凑。

    辉煌:重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期早,花朵钟状,有猩红、蓝以及白色镶边等系列。

    神秘:重瓣类品种,植株极矮,叶片较小,花期早,花大色艳,有粉红、紫红、红及白色镶边等系列。

    花神:单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朵钟状,有桃红、紫红、淡紫及镶边系列。

    迷你:单瓣类品种,植株矮生,花大色艳,有橙红、深红、褐红等系列。

  

    常见同属观赏种有细小大岩桐(S.pusilla),属迷你型大岩桐,花淡粉红色,其品种有白鬼怪(Whitesprite),花白色;小娃娃(DollBaby),花淡紫色。王后大岩桐(S.regina),花淡紫红色。优雅大岩桐(S.concinna),花淡紫色,喉部白色。还有长叶大岩桐(S.speciosavar.macropHylla)和杂种大岩桐(S.hybrida)。

  

    [生物学特性]

大岩桐原产巴西。野生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热带高原地区。大岩桐生长期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1~10月适宜温度在18~23℃,10月至翌年1月为10~12℃。夏季高温多湿,对植株生长不利,需适当遮荫。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叶片生长繁茂葱绿。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又低,块茎易腐烂。冬季温度不低于5℃。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土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M 于 2010-6-16 13:29 编辑

大  岩  桐  的  繁  殖

  

      [播种]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大岩桐经过人工辅助授粉可得到种子, 在温室中(18℃以上) 可常年播种,。一般以秋播(10—12月) 最佳。这时播种产生的植株,生长期环境适宜,到开花时株形较大,花数也多,如栽培得当,翌年6月即可开花。若3月以后播种,则当年株小而花少,8—9月开花。一般情况下,种子发芽力可保持一年。从播种到开花约需5—7个月时间。 大岩桐种子极细小,每克种子约有2.5—3万粒,能成苗5000—6000棵。播种用土以草炭(或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按1:1:1的比例混匀,家庭播种也可采用专用育苗泥炭。播种盆盆底垫1—2寸厚的块状土以利排水,再装培养土铺平,然后将种子拌细土(或细沙) 均匀撒播在土面上,轻轻按压一下,种子具有好光性,不要覆土。播种后将盆置浅水中浸透后取出,盆土上盖玻璃置半荫处。发芽温度在18℃—22℃左右,10—15天即能出苗。出苗后去掉玻璃,保持空气湿度,防止干燥并应适当注意通风避免徒长。

  

    移栽:盆栽用腐叶土或泥炭土3 份,加1 份珍珠岩、1 份河沙和少量基肥配成。土壤要疏松,显微酸性,播种幼苗长出1 -2 片真叶时,要进行第1 次移栽。幼苗长出3 -4 片真叶时,再移栽到6-8厘米盆培养。植株长大后,再最后定植于10—12cm盆中。定植时施基肥,每次移植后1周开始追施稀薄液肥,每周1次。盆栽不要太深,以不把第1 对真叶埋入土中为宜,栽植过深会造成生长不良或易腐烂。

  

    种植/上盆:

    大岩桐假植后根系长完整后就要上盆。上盆可选用12~15cm的塑料盆。基质选用6份的国产泥炭、2份的粗粒珍珠岩、2份的粗粒蛭石混合而成。然后每方混合基质中加入2kg的钙镁磷肥,用蒸汽或药物消毒后再上盆。种苗上盆时要保持种苗的端正和深浅适宜,上盆后立即浇透水一次。

  

     [扦插] 繁殖可用芽插或叶插。

     块茎栽植后常发生数枚新芽,当芽长4—6cm时,留1—2个牙生长开花,其余的芽均可取之扦插。采条时应从基部掰下,浅插在珍珠岩或细沙中。保持湿润的空气和一定的温度(25℃) ,约15天左右即可生根,极易成活。

      叶插是将健壮成熟的叶子剪下,带一段叶柄或全部叶柄,斜向浅插于沙土中,保持25℃,适当遮荫。当叶柄切口处愈合、生根并形成一小块茎时,即可上盆栽植。

  

    [分球]切割球茎  

    选经过休眠的2—3年生老球茎,于深秋季休眠,休眠后新芽长到0.5cm左右时,将球掘起,用利刀将球茎切成2—4块,每块上须带有一个芽,切口涂草木灰防止腐烂。每块栽植一盆,即形成一个新植株。

  

  

    [ 组织培养法 ]

    用嫩叶为材料,也进行组培繁殖。

  

  

    [栽培管理

    盆栽大岩桐,常用腐叶土、粗沙和蛭石的混合基质,2年生块茎冬季休眠,3月开始萌芽,需及时换盆。栽植块茎需露出盆土,每个块茎只需留一个嫩芽。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18无土栽培用肥和15-15--30盆花专用肥,对大岩桐生长发育均有利。形成花苞时,再增施磷钾肥1~2次。施肥时注意不要沾污有毛的叶面,以免引起腐烂。开花期温度不宜过高,可延长观花期。花谢后如不留种,剪去花茎,有利继续开花和块茎生长发育。叶片枯萎进入休眠期,将块茎存放冷凉干燥处贮藏。贮藏最适温度为10~12℃。块茎可连续栽培7~8年,每年开花两次。老块茎需淘汰更新。

  

    大岩桐留种必须进行人工授粉。大岩桐的花柱高于花药,雄蕊早熟,故自花难孕。人工授粉后,可剪取花瓣,以免花瓣霉烂影响结实。一般授粉后30~40天果实可成熟。

  

     [ 肥水管理]  

     移栽到10 厘米寸盆10 天后要松1 次土,并追施腐熟豆饼水。定植要施足基肥,将腐熟的牛粪或少量骨粉或过磷酸钙放于盆底,再覆粗粒培养土。施肥后,要清水喷洗叶面,开花后少浇水。植株进入休眠后停止浇水。

   

    [光照]

    大岩桐小苗期间要求具有较低的光照水平,具体以晴天的中午不超过20000lux为准。对于大岩桐成品株,一般的光照要求在20000-30000lux间,具体根据季节而定。在温度高的夏季,常需要遮荫,一方面降低光照水平,一方面降低温度。在冬天或早春晚秋,则尽可能让大岩桐接受更多的光照,控制其徒长。当光照一直过强时,大岩桐的叶片变黄,生长僵硬,有时叶片上还会出现褐色的斑点。而光线过弱时,则可能使植株徒长,叶片单薄。在日照时间特别短的冬季,大岩桐会由于光照时间过短表现得生长不良,因此,冬天可以充分接受阳光。

  

    [温度]

    大岩桐原产巴西热带高原,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不耐夏季高温湿热和冬季低温冷湿。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4℃。当温度高于35℃,大岩桐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叶色泛白,花朵变小,花量减少。温度低于15℃时,大岩桐生长缓慢,并容易滋生病害。而当温度低于10℃,大岩桐基本不能正常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在冬季,室内白天21—24℃,夜间18—20℃的温度条件,大岩桐生长最好。提高或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加快或减缓植株的生长速度。夏季白天温度不要超过32℃,冬季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5℃。7℃或更低的温室温度,会造成冻害。

  

    [浇水]

    水是决定植株成活、生长的重要因素。大岩桐小苗在上盆定植时,根系不可避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可能立即全部恢复吸水功能,那么植株生长及蒸腾作用所需的水,部分还得靠根外补水即叶面喷雾。为了解决大岩桐定植苗在缓苗期对水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因基质浇水过湿,引起植株腐烂死亡,在管理上一定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定植小苗前,将基质浇透水;二是定植小苗后不再根浇,只以叶面喷清水、对周围环境喷雾增加空气湿度;三是除冬季低温外,其余季节均应将定植苗放置在通风处,避免基质渍水,久湿不干,也要避免水分在叶片上停留时间过长引起烂叶。

  

    日常浇水要控制在上午10点之前,大岩桐叶片密被绒毛,能吸附较多水分,极易感染病菌和被中午太阳灼伤。从根系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浇水是否得当:正常情况下,新根长出基质碰到盆壁后会沿基质外围笔直向下生长,基质外围的上下部位都有类似根系,细根网状盘绕,并且是白色的。如果基质外围底部根系很多,上部较少,说明日常浇水偏少,根系朝底部有水的基质生长;如果基质外围上部的根系很旺盛,底部稀少,说明日常浇水偏多,底部因水分多而空气不足,抑制了根系的生长。

    大岩桐属肉质植物,即使在定植苗完全成活,进行常规管理时,也不需经常浇水。在春秋两季生长开花旺季时,可视基质干湿及时补充水分,环境周围喷雾增加空气湿度。大岩桐叶片密被绒毛,水分容易积存,浇水时应避免将水浇到叶片上,水分在叶片上存留时间太长,必然导致霉烂,尤其是在开花时,更应注意。夏季高温超过30℃,冬季温度低于15℃时,大岩桐都会进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此时更应控制浇水,保持盆土较干爽,否则烂苗。

    大部分家庭园艺爱好者都喜欢在盆底垫一托盘,浇水时只需把水(包括肥料水)倒在托盘内,借助土壤毛细管向上吸水达到浇水浇肥的目的,非常简单实用。运用这种方法需注意的是要及时倒掉不能吸收完全的水,以免造成大岩桐根系受损。每天尽可能在上午能完成浇水,因为大岩桐叶片上不能有滞留水过夜,否则容易引起病害。还需注意的是水温要与空气温度一致。如果浇水水温过低,就可能伤害根系并在叶片上形成一种称为“环点”的斑纹,影响成品的观赏价值。

  

    [施肥]

    大岩桐喜肥但不喜浓肥,故应薄肥勤施。施肥时肥料不要泼溅到叶片上,因大岩桐叶面密被绒毛,一旦弄脏叶片则不易清洗,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极易感染病菌生病。施肥最好选在晴天上午9:00—10:00进行。大岩桐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料要求有所不同。从定植到开花可分为2个阶段:(1) 定植至显蕾期。这段时间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要是叶片的快速展开和球茎的迅速膨大。肥料以氮肥为主(可使叶片快速展开),适当增加磷、钾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促进球茎膨大。(2) 显蕾至开花期。一般定植后2个月左右开始显蕾,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生殖生长,在原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磷、钾肥比例,再添加硼、镁、锰等微量元素, 以利开花。

  

    [其他]

    为了使大岩桐开花整齐一致,除加强水肥管理,积极营造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外,还有一个特别可行的方法,就是及时去除最初的2—3个花苞,如果顶部叶片生长过旺,影响到以下花苞的生长时,摘掉上部的一两片叶片也有利于花朵的集中开放。大部分大岩桐品种株型紧凑。可以通过水份、肥料、光照的调节控制株型,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株型。为了控制大岩桐主茎的徒长,可以在上盆后7—14天或第一张叶片生长到盆边时,喷施1250ppm的B9抑制剂或矮壮素。迷你型品种系列最好不要施用抑制剂和矮壮素。

  

    [越冬管理]

到11月,最低气温低于10℃,植株生长开花不良,长势减弱时,控制基质水分,待地上部分干枯后,去除地上部分,将球根置于干燥处保存。到翌年3月,将球根直接种于花盆中,浇透水,在20℃温度下,1个月后球根将陆续萌出新芽。萌芽后,留一个主芽,抹除侧芽,侧芽多会影响株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本帖最后由 ATM 于 2010-6-16 13:30 编辑

大  岩 桐  的  病  虫  害  防  治

  

    [虫害]

    1、 红蜘蛛。主要在叶子背面取食危害。危害后,上部叶片表面可见出现斑驳和斑点。红蜘蛛在温暖、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当发现叶片有很多红蜘蛛时,可喷20 %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 %三氯杀螨醇乳剂600—1000倍液,对杀成虫、若虫、卵均有效力;或用80 %敌敌畏或40 %氧化乐果1200—1500倍液,杀成虫效果较好,但对虫卵无效。喷药时要求均匀、周到,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以消灭由卵陆续孵化出来的若虫。另外,除上述几种杀螨类药物外,市场上有很多新型杀螨特效药物问世,它们低毒、长效,可按说明正确使用即可达到目的。

    2、 鳞翅目幼虫。主要取食大岩桐的叶片,以夏秋季危害严重。药剂防治可以选用苏云金杆菌(简称BT)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3、 叶线虫。叶线虫危害植株叶片,在叶片尖、叶缘上形成棕褐色凹陷斑点,后期斑点变干、变黑,造成植株死亡。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灌溉方式,保持叶片干燥;防止水滴在相邻的植株间飞溅。

    4、尺蠖。生长期常有尺蠖咬食嫩芽,可人工捕杀或在盆中施入呋喃丹防治。

  

    [病害]

    1、 灰霉病:发生初期常在叶柄出现水浸状斑点,然后扩展到叶片部位,花朵感染后,迅速枯萎凋谢。冬季要注意加大盆间距,以利于通风透光,加强室内通风,防止空气湿度过高。及时清除凋萎的残花和病叶、黄叶。

    2、 漆斑菌叶斑病:发病初期在下部叶柄上出现黑色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大,蔓延到植株的茎部。茎部被侵染后,很容易折断。防止病害的发生,要选用清洁无病菌的栽培介质,不要重复使用花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空气湿度。

    3、 疫霉冠腐病:发病时根系变黑,呈水浸状。后很快扩展到叶柄和叶片。幼苗患病后通常很快死亡。栽培中要选用清洁的无菌介质,一旦发现有发病症状,立刻销毁。

    4、 腐霉根腐病:发病时,植株根系呈深褐色,整株枯萎、变黄甚至死亡。栽培中要选用清洁的无菌介质,一旦发现有发病症状,立刻销毁。

    5、 病毒病:凤仙坏死斑病毒(INS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斑萎病毒(TSWV)、番茄环状斑点病毒(ToRSV)都会侵染大岩桐。所以病毒病的表现症状比较复杂。有的叶片出现深褐色到黑色的条纹状坏死斑;有的花瓣出现斑点;有的叶片向下凹陷呈杯状;有的叶色斑驳;有的叶子变得狭长,有的叶子有线状或环状斑点。其中凤仙坏死斑点病毒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

  

    [生理性病害]

    1、 小苗开花。可能的原因有:长时间生长在穴盘里,移栽上盆太晚;光照过强;温度过高;缺氮;上盆前种苗严重缺水。

    2、 叶片出现扭曲、凹陷、圈缩。有些是肥害所致,还有可能是冷风刺激所致。

    3、 叶色深青绿。可能是施肥过量使生长受阻,或者是施用抑制剂B9或矮壮素过量。

    4、 植株开花总隐藏在叶片下面,或只进行营养生长不开花。通常是由于施肥过量,或是由于昼夜温度太低。

    5、 叶片从叶脉间开始黄化。是由于光照过强,或者是由于光照强加上缺氮肥影响,或者由于介质盐分含量高或浇水过多引起根系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好贴,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好帖,看来我的岩桐是缺少阳光徒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很全面的一个贴子呢,收藏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收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学习了,正准备种他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广告联系|Archiver|踏花行 ( 浙ICP备09015114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227号

GMT+8, 2024-9-20 21:25 , Processed in 0.1729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