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行花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3439|回复: 352

一生只建一座花园——访英国“四季花园”(327楼开始更新花园建设与其他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本帖最后由 neyer 于 2010-9-10 21:08 编辑

部分内容及图片刊登于中国花卉报《花周刊》8月28日专版 有订阅的这个报纸的花友可以看印刷版 报纸版面限制部分内容有删减 图片刊登一小部分
这里发布大部分图片和文字  博客有发布完整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87ef10100ku4v.html
本文图片拍拍摄者为:Vince Thompson(婚礼部分图片)  Tony Newton和Alex Newton
“四季花园”(Four Seasons Garden)个人网页链接:http://www.fourseasonsgarden.co.uk/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授权使用,花友转载请注明拍摄者和出处链接。

牛顿夫妇二人的造园经历很值得国内的花友们学习借鉴,这种对于园艺的孜孜不倦的执着真的很令人倾佩。也看到国内很多花友也都开始设计建造自己的花园,或许牛顿夫妇二人的一些造园理念和想法也可以在国内的园艺爱好者们的花园中得到实现,这里希望此文能给国内众多拥有花园的园艺爱好者们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关于四季花园的相关话题也请在此回复,稍后会整理出一些具有价值的回复反馈给远在英国的牛顿夫妇。
此文截稿之前正值牛顿夫妇小女儿莎拉(Sarah )大喜之日,若是有什么祝福的话语也可以在此回复,稍后会传达给他们。


正文:



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一个花园,你选择是自己设计建造还是请园林设计师与承建商代劳?”。这个问题是现在很多国内花园主人需要考虑很久的一个问题,或许 “四季花园”(Four Seasons Garden)的园主的建园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启发。



建造一个花园需要花费多久?3个月?半年的时间?亦或是一年左右?更久一些?如果有人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建造一个花园您会相信么?我们来认识下用一生时间建造的花园的托尼和玛丽牛顿夫妇(Marie and Tony Newton)和他们的 “四季花园”(Four Seasons Garden)。






上图1992年花园初建的样子,当时花园的设计很平凡,一些针叶树与欧石楠构建了整个花园,要知道欧石楠和针叶树都是懒人植物,是很少需要打理的,这种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两夫妻来说是适合的。现在回过头在对比现在的花园(下图),整个花园样貌有了很大的改观,10多年的不断更新设计与修建使得这个花园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托尼和玛丽以后还会继续对花园进行改建,每一年每一个季节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景色,这就是“四季花园”与众不同的地方。









“四季花园”着落于英国中部城市沃尔索尔市,花园的主人是牛顿夫妇(Marie and Tony Newton)。英国向来有“园艺之国”的美誉。英国民众对于园艺的热爱之情在牛顿夫妇身上得到了验证,这对夫妇对于园艺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情代表了这个国家对于园艺的最真实的一面。与这两位夫妇结识是通过身居英国朋友的介绍,在了解他们用半生时间的建园经历之后不由得令人心生好奇与敬佩之情。令人好奇的是什么使得他们可以在20多年不间断的保持着对园艺的热情,令人敬佩的是对于花草植物与园艺的热爱可以做到数十年如一日。






“四季花园”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颜色和植物搭配上的大胆尝试,对比效果夸张鲜艳的色块布满了整个花园,品种繁多的植物种类就连花园的主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品种和数量。玛丽和托尼告诉我说他们没有经过任何园林设计建造方面的专的培训,对于建造与设计花园都是自学成才。在花园初建一定规模之后就又开始学习摄影,现在他们的建立一个自己的网页,在网页上公开展示自己花园的美图与世界各地的园艺爱好者们分享他们花园美景,这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现实范例。




夫妇二人开始园艺生活已经有30年之久,从开始的在家里自己养花种草到设计建造自己花园也是一个缓慢的转变过程。夫妻两人都很谦虚的认为他们在花园上获得的成就都是很普通的小事。在英国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花园的整洁直接反映出主人的修养。这是英国BBC电视台正在花园录制制作关于“四季花园”的节目。




度过冬日气温刚刚转暖,雪花莲、仙客来和报春花们是最先开始绽放,随后风信子、银莲花、郁金香和洋水仙也跟着凑热闹,其间玉兰与山茶们也一起展露满树花枝,鸡爪槭刚刚萌发的新芽不时的透出些许鲜嫩的颜色,总之早春时节在这个花园里是看不到不安静角落的,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春天花园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是富有希望、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玛丽和托尼夫妇是在1982年的时候搬到现在居住的地,虽然早在结婚之前夫妻俩对于园艺有非常深厚的热情,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空间,后来的这个新居附带的花园正好成了他们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花园梦想的开始。对于这个花园的设计与修建在20多年期间变化不断,大修改小改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在20年期间夫妻俩利用年假去欧洲各处的著名花园参观学习,在去国外旅游的时候也不忘去拜访世界各地的著名花园景观。2001年的时候他们夫妻也来到中国,他们跟我说善良的中国人和巨大的变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天花园最令人瞩目就是盛开的宿根和草本花卉们,早春蛰伏她们开始在夏天爆发。夏天时候是“四季花园”色彩最丰富的时候,宿根花卉的带来如调色板一样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紫色宿根福禄考与波斯菊、白色西洋滨菊、蓝色的老鹳草和百子莲、鲜红的火星花与落新妇、金黄的黑心菊与松果菊。。。。。。这些宿根花卉很好的打破了夏天鸡爪槭与针叶树们一抹绿的呆板,给这个花园注入了无限的变化。










秋天是彩叶树独领风骚的季节,槭树类的在秋天骤变的气温影响下叶色变色鲜艳许多,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花园里面的树木果实也都开始成熟,花楸各色的果实远远的就能看到。








冬天花园也不显得萧瑟的,在白雪的映衬下针叶树与鸡爪槭们也显得格外的鲜艳。



在拜访诸多国家和著名的花园之后他们决定建造一个属于自己与家人的“四季花园”,花园的设计建造主旨非常明确就是一个能体现四季分明的变化的花园,一个展示花草植物魅力的花园,一个与其他花园风格迥异的花园。这三个条件综合起来对于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园林设计师来说都并非易事,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玛丽和托尼夫妇来说更是一件富有挑战的尝试。






托尼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玛丽是一名城市规划师,之前两人平时工作都很繁忙,没有太多精力与时间花费在花园上,但是他们又不想把建造设计花园的乐趣与成就感拱手承让给设计师与承包商。所以整个花园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就成了夫妻俩周末闲暇时候的消遣了,他们的四个孩子当然也是参与其中,可以说整个花园是在家人的不断付出努力下完成的。图片是玛丽和儿子亚历克斯(Alex)在工作时候的留影,注意到巨大的石块了没,是的,没错!他们都是用手推车人工一块一块搬运到花园里。






每年除了冬季之外“四季花园”每个月都有一个面对公众开放的接待日,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令托尼和玛丽夫妇吃惊的是在花园2006年首次开放接待参观者的时候,竟然有268名参观者;在随后的四年里不知不觉的参观人数竟然累计达到5600还多。每个参观者需要支付3英镑的门票(儿童免费),近些年总计门票的所得收入超过17.000英镑,这些收入全部都捐赠给各种慈善机构。不由得令人钦佩的是本属于私人小型花园也可以承担起赞助公益组织的重则,这点着实难能可贵。




“四季花园”在2007年英国邮报举办的英国园林大赛中获胜,要知道能在同时报名的2000多名参赛者脱颖而出着实令托尼和玛丽夫妇激动了很久。通过这次比赛也使得“四季花园”在英国园艺爱好者们中间名声大噪,甚至一些国外的花园主也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参观领略四季花园的美景。






一个花园的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结构与色彩处理,四季花园在色彩上的鲜明大胆对比效果着实参观者拍手称赞,在色彩的选择与处理上夫妇俩很好的吸收英国传统多年生宿根花镜的配色手法,以中小型乔灌木代替多年生宿根花卉,大量利用各种颜色的针叶树与彩色系红枫槭树等高乔木类进行主体结构的构建,以此丰富花园的色彩上与层次的丰富度。




有体验过花园建造的人会有体会,在花园建造中的辛劳真不是一般久居城市人能一下就承受的,花园硬覆盖铺装的部分就是成天与水泥石块打交道,都是重体力的活计,如果不能以此为乐的话还是不要亲力亲为的好,可以有选择的把栽植植物花草留给自己干,一些重体力的工程交给承建商,当然如果家里有年富力强的“男壮丁”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四季花园”在最初的设计之中有考虑到家庭活动的相关设施,比如说:烧烤区与蔬菜种植区及休闲活动区等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托尼与玛丽夫妻意识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很难面面俱到,必要的牺牲舍弃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区以用于景观景色的构建是明智的,以最大限度的空间用于植物景观的构建。对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师来说想要认识到这点也是需要很多年的实际建造经验才可以。






以灌木和乔木为主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日常维护工作,这点对于宿根花卉与草本花卉来说是不成立的。乔灌木植物花卉每年只需要修建几次就可以保证全年的观赏效果,草本与宿根花卉想要维持一个很好的观赏效果就需要时时的施以关注,浇灌、施肥、清理、修建、打药、除草等等相关都是不能偷懒的。注意到四季花园在植物栽植上的高密度栽植方式也是托尼与玛丽夫妇在建造花园中的一个小窍门,之所以这么密集的栽植是考虑到乔灌木对于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如宿根花卉那么苛求,乔灌木的根系庞大强健的多,对于土壤深层次与周边的养分与水分吸收能力很强,及时不频繁的施肥与浇灌这些乔灌木类也可以很好的生长;高密地栽植带来的好处还有就是杂草变少了,由于植物之间的很紧密,阳光被浪费的非常少。杂草可以在缺乏水分或是土壤养分的地方存活,但是缺少阳光对于杂草来说就是致命性的打击,利用高大乔木与中高灌木的紧密组合整个花园的杂草少的可怜,仅就是杂草稀少一项就足以令到访的参观者羡慕不已,要知道一些顽固的杂草对于花园来说是很令人头疼的。




牛顿夫妇当初设计的这条溪流的时候长度为11英尺,谁知道花园建完的时候变成了54英尺。当你身兼设计师与承建商双重身份的时候修改设计方案就变的容易的多了不是么?



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莎拉和安迪(Sarah and Andy),莎拉是牛顿夫妇小女儿,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下这对幸福的新人在“四季花园”举办了婚宴,这个花园见证了这个家庭太多美好时刻。



                                                                                       

虽然托尼与玛丽夫妇并非经过设计或是园艺学相关正规训练,但是他们也向许多人证明普通的园艺爱好者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园林景观作品,前提的是你要抱有一颗对于园艺执着的心。在了解这个花园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之后我很难用一个“好与坏”的评价来看待,要知道评价一件艺术作平向来是没有标准的,只能说这个花园有其独到且令人喜欢的地方,仅仅作为一个私家花园来说这个花园是非常优秀的,或许在一些功能性与整体风格方面的设计上有些小遗憾,但是这些专业的设计观念在这里都微不足道不是么?重要的是牛顿一家人对于这个花园倾注的无限热情,对于这个花园这家人所是给予情感的付出的,对于这家人来说这个不是单单是一个花园那么简单的事情,是这个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从托尼与玛丽夫妇的建园经历能给广大园艺爱好者们带来一点什么启发么?就如那句老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四季花园”最早的模样也是其貌不扬的普通小花园,谁能想到在牛顿一家人不间断的努力下这个花园也可以转变成一个落落大方的美人。



对于国内的园艺爱好者来说拥有花园也是近些年才有的,私家庭院的在以往我国历史上也是极少数人能享受的特权与地位的象征,时至今日现在拥有中小型花园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如何设计与修建属于自己的花园成了大众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回到开篇时候的提问:“是自己设计建造花园还是还是请园林设计师与承建商代劳?”。如果你有如托尼与玛丽夫妇一样的耐心和学习专研园林建造技术的话为什么不考虑自己设计建造呢?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Neyer的晒网地 [ http://blog.sina.com.cn/neyer]
本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87ef10100ku4v.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花园确实是很漂亮,花园越大越花精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开眼界,长见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这花园真是太壮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太美了,请问楼主,这花园有多少个平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也许是一生的梦想。档次实在太高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唉···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欣赏,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广告联系|Archiver|踏花行 ( 浙ICP备09015114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227号

GMT+8, 2024-6-14 17:20 , Processed in 0.0655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