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行花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对我而言,“肥”真是个迷(第21页203楼有新内容:不简单的菇棒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收藏,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壤土肥力—解析老墙土肥力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4-3-25 19:21 编辑

        我们现在可以以此观点来解释为何老墙土具有肥力。这个迷,我们现在有能力打开了。老墙土在想当年它成为墙时,也许有少许肥力,也许根本没什么肥力,无论怎样都无妨,因为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有很多的肥力增加项,却只有很少的肥力减少项。先考察有机质的来源:老鼠、苍蝇、壁虎、蜘蛛、蚊子,它们的大小便可不管是否是厕所间,也没人管得了它们随地吐痰,它们相互争斗后的尸体也无人关切,另外还有人的口气、腊肠的浸染、汗液蹭抹等等等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逐年累积。再考察一下分解有机质所必须的微生物:在干燥的老墙土中,微生物的活动尽管由于环境恶劣(主要是干燥)分解有机质的效率很低,但有的是时间让其弱弱的微生物细细地消化,分门别类地,高中低等微生物分生物代地兴盛和衰亡着,分层次地反复分解着偶然到来的各种有机质,产生着宝贵的肥,这些微生物的工作是如此之细腻,如此之勤奋,分解工作是如此之彻底,让居住在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染的不堪景象,墙依然是干燥白皙甚至让人感到无比温暖舒适,这就是墙土的肥力增加项。另一方面由于墙内少水,少阳光,且人为干预,无法生长植物,因此,由于植物吸收所产生的消耗项几乎没有。

        那么由于肥溶于水,而被水带走的消耗项有没有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它为我们鉴别哪的墙土更具肥力提供了线索。由此线索我们有能力推断出:室内墙土比室外墙土要肥力大;离地面高的墙土比贴地面的墙土要肥力大。有兴趣的且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去对比试验一下。

       另外从增加项的多少为线索我们也可以推论出:墙头鼠道上的墙土可能肥力要大一些,因为这地方易于有机质沉积;床边墙的墙土可能肥力要大一些,因为这地方主要生物(人)待的时间比例大一些(24小时的一半用于睡觉);灶头灶口的墙土肥力可能大一些,因为除了增加了残渣剩饭的原因,还有高温的特性(增加了物理化学作用,即所谓风化作用)增多了分解有机质及矿物质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壤土肥力—探索灌溉方法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4-3-26 19:19 编辑

       在论坛中,常见到不少朋友希望能知道如何进行盆栽能达到与大田种植一样好的效果的方法。很多朋友认为盆栽植物生长不如大田是因为盆栽土少了,或者更准确说是由于土少了,里面所容的肥就少了。因果关系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阳台族的种植爱好者就只能自认其命了。但是我要说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了,细究一下,寻找出个中真缔,想不成为种植高手都难!
        
       做为植物本身而言,因其自身的生理因素,无论是种在大田还是种在盆里,其吸收肥的主要器官 —-- 根,在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充分生长的情况下,都只能是有限的长度,根与壤土的有效接触面不会因盆或大田之分有太大的变化。换句话说,虽然大田土壤广漠深厚,但植株自身的根所能接触到的壤土却不会比盆栽更多,更何况盆栽土量少,稍加一点肥,就会形成高比例的肥土,在这方面大田怎么比得上?由此可以看出来盆栽作物不如大田作物长得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盆中土少了。但我们常能观察到盆栽作物确实往往长不过大田的作物,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肥而言,特别是用动态的观点来观察肥而言,盆栽与大田种植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通过前面长篇讨论,我们现在知道真正能被植物吸收的肥其实是那么地细小,甚至细小到就是溶入水中,都有可能不会使水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它能轻易地被水带来或带走,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被称为肥的物质才能轻易通过植物的细胞壁,植物的各种内在输送管路到达植物所需的各个器官。

        在大田中,肥可通过下雨或浇灌被带入土的下层,也可被水的蒸腾,水的浸润或毛细虹吸原理由土的下层带到上层。我们知道,大田中土壤中的水是白天夜晚不停地运动着的。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今天由水带来的肥若被植物吸收了,那么明天又会有新的由水带来的肥给予补充。。。。再回过头来看看盆栽作物,水从上而下浇灌,偏偏下面还为防止水泡根留有孔洞漏水,肥会随水而去。到了夜晚,盆内却并没有出现大田那样的回潮现象,换句话说,并没有由于水带回肥。。。。。。。

    这就是盆栽作物往往长不过大田作物的真正原因!那么,若我们将浇灌改为浸灌会如何?若我们将浇灌改为润灌(如同无土栽花弁以陶粒做媒介)又将会如何呢?朋友们,试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1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每天浇的植物都长的好呢。谢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壤土肥力—探索轮作方法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的我 于 2014-3-27 18:30 编辑

        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壤土肥力,其中植物吸收肥是土壤肥力的一个很大减少项。但是我们需要肥就是因为我们要让植物来吸收肥,所以这个减少项除了灭除杂草,没文章可做。那我们就将文章做在增加项里!但我们也在这增加项遇到了诸多困难:虽然化肥易于施入,却因元素单一,极易吸收,无其它复杂的生物作用机制等原因易造成作物营养不平衡,从而产生作物生理不平衡,形成病态植株;大量的未腐熟有机质污染着环境,侵害着人体,烧死着植株(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其实不是肥烧死植株,而是高等微生物侵害植株或是高等微生物产生的强酸或强腐蚀性生物物质侵害植株)。但等微生物降解不仅需环境条件,还需宝贵的时间(严格说越是宝贵安全的生物肥生成,越是需要更长的微生物作用时间),歇地是一个有效的低投入的安全的增肥方法,也是我们屡试屡见明显效果的方法。可我们的家庭种植,哪有那么多的闲置种植盆?哪有那么多的空间?别忙,真的没有吗?

    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考察一下:种植确实因阳光的原因,观赏的原因,管理的原因,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间可利用。但是每季种过的土若装入袋中,叠放起来,无阳光处可存放,无水份处可存放,潮湿处可存放,只要你愿意,无处不可放。所占空间也要小得多。由此适合家庭的轮作方法就产生了,安全的,低污染的,低经济投入的增肥方法就象变魔术般地产生了,若此时你再能兼顾杀虫,补充有机质等措施将会更好。到此,我看进一步详细就不用我多说了。朋友们肯定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太专业了,看不太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好知识 超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fswenhui 发表于 2014-4-3 13:15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好知识 超赞

           难得好兴致,都沉底了,还被你给捞起来。可见你的探索精神一点不比我差,也许我还比之不足,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专业,养花新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好文,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广告联系|Archiver|踏花行 ( 浙ICP备09015114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227号

GMT+8, 2024-6-17 10:35 , Processed in 0.0464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